1999年:公牛王朝落幕后的艰难重建
1998年乔丹第二次退役后,曾经辉煌的芝加哥公牛队瞬间分崩离析。皮蓬远走休斯顿,罗德曼成为自由球员,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也离开了球队。1998-99赛季的缩水赛季,公牛队仅取得13胜37负的惨淡战绩,这支曾经的王朝球队彻底跌入谷底。

那些坚守的球员们
在这个艰难时期,仍有一些球员选择留在公牛队:
- 托尼·库科奇 - 这位欧洲魔术师成为球队新核心,场均18.8分7篮板5.3助攻
- 布伦特·巴里 - 白人也能飞的代表人物,三分命中率高达40.2%
- 罗恩·哈珀 - 老将坚守,为年轻球员传授冠军经验
- 迪克·辛普金斯 - 蓝领球员的代表,场均贡献6.8分4.3篮板
"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但我们每个人都尽力保持职业态度。我们知道重建需要时间,而我们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托尼·库科奇回忆道
重建之路的开始
1999年选秀大会上,公牛队用首轮第1顺位和第16顺位分别选中了埃尔顿·布兰德和罗恩·阿泰斯特(后改名为慈世平),这标志着公牛重建计划的正式开始。虽然99年的战绩依旧糟糕,但这些球员为后来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有趣的是,很多球迷都不知道,1999年公牛队还曾短暂签下过后来成为超级巨星的史蒂夫·科尔,但很快又将他交易到了马刺队。
你知道吗?
1999年公牛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6.3岁,是当时联盟最年轻的球队之一。这支青年军在库科奇的带领下,虽然战绩不佳,但打出了不少精彩的比赛。
如今回看1999年的公牛队,那些球员或许没有获得太多荣誉,但正是他们的坚持和付出,为后来罗斯时代的崛起埋下了种子。在公牛队辉煌的历史中,这些"过渡期"的球员同样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