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看起来不够努力是因为能力不足?不认同孙继海这个观点

4772

同一批球员,在高洪波麾下4场仅获1分;到了里皮带队,6场竟豪取11分。扬科维奇带队客场2-1战胜泰国,到了伊万手里却只拿到1-1的平局。若说36强赛初期因环境水土不服还能理解,那么18强赛主场对沙特,第13分钟领先且对方少一人,最终1-2失利,这难道不该追究主教练的责任?

前3轮因不熟悉球员特点而坚持442平行中场,第4轮后改用菱形中场,这不正是熟悉后做出的调整吗?但问题是,这批球员的个人能力是否能满足菱形中场的战术需求?王上源36强赛表现抢眼并打入关键进球,但担任单后腰后,场上多次疲于奔命防守或回传球,这是他的真实水平吗?

有人责怪谢文能对巴林角球失误,却有谁想过联赛中他是否经常主罚角球?更重要的是,除了他场上还有谁能担此重任?为何只怪球员,而不反思伊万的首发和战术布置?除了大脚往禁区砸,伊万赛前有没有战术角球安排?

杨泽翔禁区内犯规送点球固然有责,但为何舍弃状态更好的球员,硬选一名长时间坐冷板凳的球员当首发右后卫?这真是一个了解中超和中国足球的主帅该有的表现吗?伊万到底有没有认真观看联赛,考察球员?

0-7惨败日本,多次定位球丢分,难道仅是球员能力不够?在伊万上任前,韦世豪、曹永竞、林良铭、谢文能、徐皓阳、王钰栋等边锋,以及李源一、高天意等后腰,联赛或国家队有谁打过边前卫吗?洪明甫敢让孙兴慜当边前卫、李钢仁打后腰?森保一敢用442菱形中场,敢让远藤航当单后腰?

球员能力确实存在不足,但看完10场比赛的球迷都会觉得,国足实力与对手比,并非完全碾压。若不剖析选人用人混乱、临场指挥失误和那个备受诟病的菱形中场阵型,根本解释不了18强赛的惨状。简单用“能力不足”来概括,只是替伊万的无能找借口。菱形中场的运用,使得本就能力有限的进攻球员不得不拼命防守,体能消耗过大,反击乏力,难以破门。

偶尔一两场比赛能理解,但整场比赛都打菱形中场,成绩依旧不理想,还一意孤行,这不叫犯糊涂是什么?

请问,世界足坛现在还有多少球队在用442菱形中场?连个人能力超强的日本队都不敢用,你手下这些停球都不稳的球员偏偏用这阵型,我敢断言,这不是能力问题,是糊涂!

是否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的表现自然天差地别。只有理解了三国,才能看透国家队18强赛失利的根本原因。伊万的故乡或许没有《三国演义》,更不懂诸葛亮。但作为中国足球名宿,孙继海应该多少懂一点,所以他那观点实在站不住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