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及概念
编辑
参见:香港足球和鳳凰計劃 (香港)
「香港超級聯賽」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當時班霸精工的班主黃創山提出成立香港超級聯賽,所有足球隊均以商業贊助作為球隊名稱,每支球隊設有6名外援下限[3],有別於現時主流的外援上限。黃創山提出此概念時,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尚未成立。
至2007年,亞洲足球協會(亞洲足協)為改革亞洲聯賽冠軍盃,為亞洲足協的不同成員國的聯賽進行評分。亞洲足協的人士於2007年4月到達香港為香港進行評分,且於同年4月15日入場觀看當時為頂級聯賽的甲組聯賽賽事,由南華對傑志,最終賽果為1-1,亦是旺角大球場在2009年重建前最後一場滿座的足球賽事。然而亞洲足協對香港聯賽的評分並不高,並未獲得任何2009年改革後之亞洲冠軍聯賽的任何席位。於2008年,部分香港甲組聯賽的球會因應亞洲足協的評分,決定向香港足球總會提出成立獨立於聯賽的管理委員會,獲足總接納[4],其後部分甲組球會自發成立「香港職業聯賽有限公司籌委會」,撰寫了數十張投影片的簡報作為建議書,其後有人質疑這份建議書只是一份簡報並不夠詳盡,包括時任足總主席梁孔德。香港足球總會有嘗試實行部分建議,包括在2009–10球季開始前舉辦慈善盾,但未有正式成立獨立於足總的職業聯賽或聯賽委員會。
鳳凰計劃與推動聯賽成立
编辑
2009年,香港足球隊創造佳績,例子包括香港隊力壓北韓晉身2010年東亞足球錦標賽決賽週,南華晉身亞協盃四強而且全場滿座,而香港奧運足球代表隊於12月亦歷史性奪得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的金牌。香港政府因應民間要求大力發展足球運動的呼聲,而於2010年3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透過民政事務局公布推動足球發展的「鳳凰計劃」顧問報告[5]。
香港足球總會根據《鳳凰計劃》報告書內容,聘請足球顧問團草擬改革報告,於2011年2月11日舉行的董事局會議上,通過原則上同意及支持足球顧問團所建議之報告[6]。2011年4月14日,香港足球總會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出席的84人全部投贊成票,一致通過修改憲章,正式落實《鳳凰計劃》改革香港足球運動,原定於2012年成立香港超級足球聯賽[7]。
香港超級足球聯賽原定於2012–13賽季展開首屆賽事,有 12 支球隊參加,成立初期將不實施降班制度,並且計劃按年增加參賽球隊數目[8]。
在2011年5月11日的香港足球總會舉行該年度第三次甲組座談會,提議於2011–12賽季舉辦最後一屆甲組聯賽,並實施升 4 降 2 的升降制度,故此,首屆香港超級足球聯賽將由最後一屆甲組聯賽的前 8 名球隊,加上乙組聯賽前兩名球隊組成[9]。制度要求所有參加香港超級足球聯賽的球隊必須經營 13 至 18 歲的青年學院,並且可能以新成立的青年學院聯賽取代現時的香港預備組聯賽。
超級聯賽的要求比甲組為高和嚴謹,根據亞洲足協規定,一個地區最頂級的聯賽應有12支球隊、教練員需持有A級教練牌、球隊內除正選球隊外還要有4隊青年軍,而且球員應設有薪金下限等,因應《鳳凰計劃》重新設計,香港職業聯賽首屆賽事延至2014–15賽季開始,並且將2012–13年的甲組聯賽升降制度由原先的升4降2,改為升3降1,即由2012–13年度甲組聯賽的首9支球隊,加上乙組聯賽的前3支球隊,組成最後一屆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的12支參賽球隊,再將2013–14年甲組聯賽的11支參賽球隊加上乙組聯賽冠軍球隊,組成首屆超級聯賽的12支參賽球隊。
但最終由於數支原本在甲組的球會,包括南區、晨曦和公民對港超的安排不滿,相繼宣布不會競逐首屆港超聯,令參與港超的原來班底僅剩下七隊,包括傑志、南華、太陽飛馬、標準流浪、東方、天行元朗和橫濱FC(香港),加上新升班的和富大埔和黃大仙,合共九支球隊組成第一屆香港超級聯賽。
港超聯正式開賽
编辑
2014年8月21日,香港足球總會主席梁孔德先生聯同行政總裁薛基輔先生為香港超級足球聯賽開記者會,宣傳香港超級足球聯賽正式成立。第一屆賽事開幕戰為2014年9月12日傑志對和富大埔,傑志奪得首屆冠軍,繼末代甲組聯賽後,成功衛冕頂級聯賽冠軍。第二屆賽事由東方奪得冠軍,是該隊事隔21年後重奪香港頂級聯賽冠軍,而季中上任的陳婉婷成為全球首位帶領男子職業足球隊贏得頂級聯賽冠軍的女教練。[10][11]
第三屆賽事2016-17球季,因為球隊隊數有限,香港足球總會希望增加聯賽場次,故加入業餘球會港會及廣州富力二隊(球隊最終定名為R&F富力)令隊數增加至 11 隊。最後港會降班,南華於同年「自降」港甲,港甲第一及第二名晨曦及黃大仙贊助商不願意加大投資額選擇不升班。2017–18年球季,R&F富力將遷移主場到廣州市的燕子崗體育場,為香港超級聯賽首次於香港以外舉行賽事。[12]
2019–20球季,上屆甲組聯賽冠軍球隊愉園升班,事隔六季後再度於香港頂級聯賽中角逐,亦是該隊首度於港超聯比賽。賽事原有10隊參與,但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標準流浪、佳聯元朗、香港飛馬和和富大埔沒有參與復賽賽事,最後有6隊角逐復賽。
2020–21年球季,佳聯元朗和和富大埔自行降班,富力R&F宣佈退出解散,晉峰則以2019–20球季停擺前甲組聯賽第一名身分加入超聯,賽事共有8隊參與。2021–22年球季,香港飛馬和愉園自行降班後,香港足球總會邀請港會升班,並成立香港U23,以維持8隊參與,賽事最終因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而腰斬。
港超聯賽會成立
编辑
2022–23年球季,和富大埔和深水埗接受香港足球總會邀請升班,令賽事恢復至10隊參賽;同時取消未來三個球季的降班制度,以逹到12隊作賽為目標,各支球會同時成立「港超聯賽會」,會由2022/23球季開始營運3年作為「試辦期」,集中為港超聯市場推廣及尋商業贊助,並實現票房共享。[13]
2023–24年球季,在甲組聯賽冠軍中西區跟亞軍駿英九龍城表明無意升班,季軍高力北區決定升班,令本季有11隊足球隊參賽。
2024–25年球季,深水埗跟晉峰上季結束後相繼決定棄戰港超,加上香港U23解散。同時,甲組聯賽冠軍駿英九龍城決定升班,令本季參賽隊數由11隊減至9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