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格是一个疏于战术设计的教练吗?

823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温格习惯于赋予球员充分的自由度,发挥球员天赋,而疏于战术设计。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温格在战术设计上有不少妙笔,才能在二十余年外部环境变幻无常的情况下,将阿森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准。我举两个自己见证过的例子说明我的观点。

1.拉姆塞担任右边前卫(14—15赛季及15—16赛季)

要理解这个战术设计的思路,需要先介绍当时球队的背景情况。

在当时的后防线上,默特萨克仍是主力。模特萨克是一个高个技术型中卫,能参与后场出球,但不以力量见长,移动也很缓慢,导致其防守覆盖面以及单防能力较弱,需要在他周围布置移动能力较强且单防能力不错的防守人加以保护。在默特萨克左侧,是兼具移动和对抗的优秀中卫科斯切尔尼(在最高强度的比赛中科斯的对抗会显得比较弱势,但在一般比赛中问题不大);在默特萨克身前有机动性较强的防守中场科奎林。但在默特萨克右侧,防守能力较强的右后卫德布希被伤病困扰,主力成为了攻强守弱的贝莱林。

于是温格尝试用拉姆塞出任右边前卫。在防守时,相比之前的右边锋沃尔科特/张伯伦,拉姆塞有过边后卫和后腰经历,拥有更强的防守能力和意识,可以对后防线右侧的防守弱点进行一些弥补。在进攻时,拉姆塞会游弋到中路参与配合,而将右侧空间交与后插上的贝莱林。这种战术安排实现了球队的攻守平衡。多年以后,安切洛蒂在皇马使出了巴尔韦德打右边锋这一招,其实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蒙雷亚尔担任三后卫体系下的左边中卫(16-17赛季)

同样从当时球队的背景情况说起。

在前场,核心球员是处于续约关口的374和272。这意味着二人的参与防守意愿会打折扣(过多参与防守会影响进攻数据,进而影响下一份合同)。但二人的情况又有差异。

374:队内综合能力最强的球员,需要尽可能发挥其进攻能力。但374并不适合出任单箭头,更适合作为一个边锋/二前锋(该赛季尝试过让374出任单箭头,虽然他自己数据不错,但球队的攻守平衡不太好维系)

272:爆发力已经下降(相比皇马时期和刚来阿森纳的头两个赛季),导致在对方半场接球并摆脱的能力下滑,逐渐丧失了作为10号位的功能,转变为一个跑空挡处理球的技术型球员(可以近似理解为一个技术强化但逼抢参与度弱化的厄德高)。

在中场,卡索拉重伤,扎卡上位。扎卡不具备卡索拉的控球能力,在防守上也有明显缺陷(身体比较僵硬,防守动作也很粗糙,一对一容易犯错)。

于是在进攻端,球队需要保持374+272+前锋的配置。在中后场,需要弥补扎卡在技术和防守上的弱点。于是3中卫阵型呼之欲出(事后来看,扎卡后来高光的几个赛季,都有三中卫结构的影子,包括阿森纳21-23两赛季,富安/本怀特作为第三个中卫,以及勒沃库森23-24赛季的三中卫阵型)。

从防守人数来看,343保证了常规7人参与防守,进攻能力较强且防守意愿较弱的374和272尽可能前置,他们2人勉强可等效视作1个防守人,从而维持了8人防守的攻守平衡底线。从防守结构上,3个机动能力较强的中卫组成后防线:蒙雷亚尔+科斯切尔尼+穆斯塔菲(默特萨克大伤直到赛季末才复出),可以维持防守结构的弹性。

在进攻上时,对蒙雷亚尔这一球员的战术设计更显功力。边后卫出身的蒙雷亚尔可以插上参与进攻,再辅以逆足左边翼卫张伯伦,打出了三中卫体系与四后卫体系灵活切换的效果,也为在扎卡身侧提供了持球点和无球前插点,使其扬长避短。

最后做个总结:温格作为教练,虽然不像阿尔特塔这样狠抓细节,但具备良好的战术设计能力。特别是他通过局部人员调整带动体系变化的能力,是阿尔特塔比较欠缺的。打一个数学上的比喻,阿尔特塔这类型的教练擅长在特定的区域内搜寻一个局部极值点的精确值;而温格虽然不擅长搜寻极值点的精确值,但其适应性更好,可以从某个区域的极值点附近跳跃到另一个区域的极值点附近。正因为如此,温格才能够在足坛剧变的二十年中,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预算受限的情况下,将阿森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准。